教宗本篤十六世
2013年
|
年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
|
「流離遷徙:信德與望德的朝聖之旅」
|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在其《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0號)中提及「教會同整個人類共同前進。」因此「我們這時代的人們,尤其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信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凡屬於人類的種種,在基督徒心靈內,莫不有所反映。」(同上,1號)天主忠僕教宗保祿六世回應這番話,稱教會是「在人性方面的專家」(《民族發展通諭》13號),故教宗真福若望保祿二世也說,「人就是教會要完成其使命時,當行的首要途徑…… 這是一條基督本人走過的道路,一條必然途經降生和救贖奧蹟之路 」(《百年通諭》53號)。我師法歷任的教宗,在《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11號)中強調說,「整個教會,出於她的本質,在她的一切行動中,無論是宣道、舉行禮儀或從事慈善工作時,都是為了人全面的進步。」我也想到數百萬的男女為了許多不同的理由經歷了流離遷徙。「人口流動問題,這現象十分驚人,所牽涉的人規模龐大,所引起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宗教問題十分複雜,對國家及國際團體提出重大的挑戰」(同上,62號),因為「每位移民者是人,正因為他們是人,所以有基本及不能放棄的權利,這些權利應在任何人前及在任何環境下獲得尊重。」(同上) 為了這個原因,我決定2013年世界移民與難民日的主題是「流離遷徙:信德與望德的朝聖之旅」,適逢梵二大公會議開幕五十周年,以及宗座諭令《逃難家庭》(Exsul Familia)頒布六十周年,今年為普世教會又是信德年,滿懷熱忱接受新福傳的挑戰。 信德與望德在許多遷徙流離者的心中是不可分割的──他們深切地渴望一個更好的生活,時常試圖離開沒有希望的未來。在他們的旅程中,許多人深信天主絕不會遺棄祂的孩子,這份堅定的信德使他們能以忍受離鄉背井的痛苦,甚至帶給他們有朝一日能重回故土的希望。信德與望德常是流離遷徙者隨身攜帶的財富,知道有了信德與望德,「我們可以面對現在:即使現在是艱難的,假如它導向一個目標,是可以接受的,假如是相當遠大的目標,就值得每天去努力。」(《在希望中得救通諭》1號) 在人口流動遷徙這廣大的領域裡,教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慈母的關懷。教會看到因為人口流離遷徙所造成大量的貧窮人口與苦惱,經常導致痛苦與悲劇發生,因此訂立許多計畫來紓解急難,經由個人與團體、志工團體及運動,堂區和教區善會的慷慨援助,與各界善心人士的合作。同時教會也強調一些正面的觀點,移民所帶來的潛力與資源。教會創立接待中心幫助移民、尋求庇護者及難民,使他們完全溶入新的社會與文化,但並不忽略宗教的層面──所有人的生命基礎。教會由於基督所託付於她的使命,必須特別關注宗教層面:這是教會最重要的,也是她獨特的工作。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基督徒而言,關心移民與難民問題的宗教層面,這意味著宗教交談與關懷新信仰團體,而對參與這工作的天主教徒而言,這特別意味著要建立新的牧靈架構,尊重不同的禮儀,使移民者能夠完全溶入當地的教會團體生活。人性的提升與靈性的共融並肩而行,而靈性的共融「召集人們真正而革新地悔改,回歸世界唯一的救主」(《信德之門》6號)。當教會帶領萬民與基督相遇時,她提供一份珍貴的禮物,就是一個穩定值得信賴的望德。 在關懷移民與難民這問題時,教會內不同機構應該避免僅僅提供人道支援;他們也該幫助遷徙者真正地溶入當地社會,如同社會中所有積極活動的成員,對彼此的福利負責,慷慨地作出貢獻並合理地分擔相同的權利與義務。遷徙者在心中所懷著的信賴與希望鼓舞他們,支持他們尋找生活中更好的機會。然而,他們並非只是尋求改善經濟、社會,或政治情況。當然,移民的原因經常是恐懼,特別在有迫害或暴力時,並帶著離鄉背井的創傷,因為失去家庭與財物能給人某種程度的生存保障。但受苦、龐大的損失,甚至有時面對未來不可知的徬徨無助,並不會摧毀人靠著希望和勇氣在一個新的國土建立新生活的夢想。事實上,遷徙者相信在新的地方他們會體驗到被人接納、精誠團結及援助之手,會遇到同情他人苦難與悲慘的新朋友,肯定他們的價值與貢獻,願意與困苦和貧窮的人作人道與物資的分享。我們應該了解 「全人類的一體性是一個事實,對我們而言,這既是一項惠益,也是一項責任」(《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43號)。遷徙者與難民,除了困難之外,也可以經歷到全新友善的關係,能使他們用他們的專業技能、社會與文化價值對地主國有所貢獻,在不少的情況下,也為他們的信仰作見證。這能替一些年久的基督信仰團體注入新生命,並帶領其他人與基督相遇,認識教會。 當然,每一個國家都有權利管理規範入境的人口,並制定法律保障公益,但首要前題是要確保尊重個人尊嚴。人有權利自由遷徙,如同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65號所言,那是基本人權之一,允許人選擇他認為最合適的居所,以發展他的能力,實現他的渴望,完成他的計畫。然而,在當今的社會與政治的情勢下,在討論遷徙的權利之前,我們有必要重申人也有不必離鄉背井的權利,也就是定居在本國本鄉的權利。教宗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曾說過:「能夠居住在本國本鄉是一項基本人權。然而,除非促使人遷徙外移的種種因素能夠時常獲得控制,否則這項權利是無法產生效用的 」(1998年10月9日第四屆世界牧靈關懷移民與難民大會致詞)。事實上,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口的遷徙外移起因於經濟不穩定,缺乏基本物資,自然災害,戰爭和社會動盪。移民本來該是充滿信賴,信德與望德的朝聖之旅,但卻變成一種為了求生而不得不接受的折磨,使走上離鄉背井之路的男女成了受害者,而不是自由選擇,負責任的遷徙者。結果,有些移民者能夠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社會地位和維持自尊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溶入新的社會,但卻有更多的人活在社會邊緣,經常遭到剝削,其基本權利也遭到剝奪,或是從事對地主國有害的行為。溶入當地社會這過程賦予遷徙者權利與義務、關懷,並注意他們是否能保持尊嚴地生活,而遷徙者也該留意要尊重他們所隸屬的國家社會的價值觀。 在這方面,我們絕不可以忽略非法移民的問題,這個問題近來愈發嚴重,因為它牽涉到販賣人口與剝削移民者,特別是婦女與兒童。這些犯罪行為絕對應該明確的受到公開的譴責與制裁,而一項清楚明確的移民政策並非只有獨善其身地封閉國家邊界。對非法移民者施於更嚴厲的懲處,並採取有效的方法遏止更多的非法移民潮,這些策略至少可以讓許多遷徙者免於落入人口販子的陷阱。我們急需有組織的多邊合作,使人口外移國得以發展,杜絕人口販賣,全面地計畫管制合法人口內移,對於要求人道保護的個案有更多的考量,而非一味地給予政治庇護。除了適當的立法,我們也該以耐心和毅力盡力去教育導正個人的良心。在所有這些工作中,教會與其他致力於提升全人發展的機構組織之間,應該有更穩定的合作與互相了解。基督信徒知道社會工作與人道服務的力量來自於忠信於基督的福音 :「凡追隨號稱為完人的基督者,他們亦將更稱得起是一個人。」(《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1號) 親愛的移民難民弟兄姊妹們,願這紀念日幫助你們加深對天主的信賴與希望,祂永遠與我們同在。你們要善用機會在一切事上與祂相遇,在遷徙的旅程中,你們領受到別人的善意時要看到天主的慈顏。你們要喜悅,因為上主臨近了,與祂同行就可以克服障礙與困難,同時要珍惜別人對你們的開放與接納,因為「人生猶如在歷史的大海中旅行,時有黑暗和駭浪,在旅途中我們觀望指引路的星星,我們的生命中真正的星星,是那些善度一生的人。他們是希望之光。當然,耶穌基督是真正的光,在歷史中上升起的太陽。但為了到達耶穌身邊,我們也需要那些因祂的光而光耀的人,如此在我們的路上帶領我們。」(《在希望中得救通諭》49號) 我將你們每一位託付給至聖母童貞瑪利亞、希望與慰藉明確的標記、我們的「指引之星」,在生命中時時刻刻她都像母親般地與我們同在。我以摯愛頒賜給各位我宗座的降福。 梵蒂岡 2012年10月12日 教宗本篤十六世 台灣明愛會恭譯 |